岳阳市洞庭滤料砂石有限公司 DONGTING LAKE IN YUEYANG CITY, SAND FILTER LTD.

服务热线:13707302535

新闻动态

多个城市面临水源困境 学者称调水工程存隐忧

     建德人刘礼林第四次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后,接到了杭州市林业水利局的电话,邀请他11月9日下午参加千岛湖引水工程的沟通会。

  浙江省建德市上游的千岛湖,在2011年环保部公布的水质公报中唯一一个一类水质的大型水库,是极其理想的水源地。杭州、嘉兴都希望通过引水工程,从千岛湖分一瓢清水。

  杭州、嘉兴并不缺水,但缺干净的水,这也是全国多数城市面临的共同危机。

 千岛湖引水风波

  杭州80%以上的饮用水都来自钱塘江,水源单一,钱塘江一旦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杭州就面临断水的危险。

  而钱塘江的水质也算不上好,人口众多的钱塘江上游工业发达,水质呈恶化趋势,水质难以得到保障。

  浙江省环保厅厅长徐震认为2012年上半年浙江省水质的污染反弹“非常严重”——钱塘江流域检出67种有机污染物,其中苯并芘、二氯甲烷等五种有机污染物浓度在枯水期超过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

  在此背景下,8年前被反对声淹没的千岛湖(又名新安江水库)引水工程重新被提起。早在2003年,浙江省就成立了新安江引水工程前期工作领导小组。

  当时的引水方案是,每年从千岛湖取水13亿立方米,分别向杭州和嘉兴供水,如果有可能,还可以为上海供水,总投资达128亿。

  反对声迭起,浙江水利界一位人士告诉《南都周刊》,当时的担心是,如果钱塘江水质差,还是要以治理为主,而不是放弃钱塘江的治理,去千岛湖引水。

  一般而言,政府会更重视对主要的饮用水源的治理。一旦从千岛湖引水,有了替代水源,可能会放松对钱塘江流域的治理,一些被关停的企业重新开始排污,会对流域造成更大的污染。

  重量级反对者钱正英,原水利部部长、工程院院士,她认为千岛湖这么好的水,应该留给子孙,要解决饮用水问题,首先是要治理钱塘江。

  当时的结论是,这个引水工程暂时搁置。

  8年之后,钱塘江的水质仍然不容乐观。

  浙江省政协发布的一份钱塘江水环境的调研报告称,钱塘江流域内多条支流污染严重,水质以四类和劣五类为主,饮用水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2011年6月在钱塘江流域连续发生两起水源污染事件更是重启千岛湖引水工程的导火索。20吨苯酚流入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杭州余杭区自来水厂的水源被来自青山湖工业园区的苯烯类有机物污染。超过70万市民的饮用水受到影响,杭州多个大型超市的瓶装水被抢购一空。

  就在两起水源污染事故发生的2011年6月,千岛湖引水工程前期领导小组又一次成立,设计的引水规模每年总共约20.7亿立方米,第一批前期工作经费1200万元早已下达使用。

  这一次站出来反对的是位于千岛湖下游的建德市。2012年4月,建德市人大常委主任程茂红,在杭州市领导来建德调研千岛湖引水工程的座谈会上,炮轰千岛湖引水工程,“对建德来说,不是抽水,而是抽血。”

  程茂红的讲话长达一个半小时,这份讲话录音随后传遍了整个建德市。

  建德市民开始在各大网站发帖呼吁,试图引起媒体关注。建德民众在建德文化广场上发起“反对引水工程,保卫母亲河”的签名活动,征集到签名超过1万个。

  刘礼林走了另一条路,他开始给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写公开信,并向杭州市政府提交申请,要求政府公布千岛湖引水工程的项目建议书。

  半年过后,在刘礼林第四次申请信息公开后,千岛湖引水工程前期办公室和浙江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张永进总工程师一道接待了刘礼林,“感谢他们专门为一个普通市民当面答疑,但实质性的问题都没有明确答复。”

 找水运动

  不只是杭州,中国多个城市都面临着严峻的水源困境。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曾预测,未来十年,不少城市都不得不放弃原有的水源地。

  环保部2010年环境公报显示,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共监测39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不达标水量为51.8亿吨,占23.5%。

  而水利部的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4555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中,638个水质不合格,占水源地总数的14%,1233个水量不合格,占水源地总数的27%。水质、水量不合格影响人口有9480万人,饮用水不安全城市有205个。

  无论是环保部,还是水利部,都把三类水算作合格水源地。实际上,专家认为,一类二类水才是合格的水源地。

  “水源地的水质应该满足一类二类水质标准,因为水源污染比较严重,就默认三类也可以,”清华大学饮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文君教授说。

  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总工程师宋兰合判断,剔除掉事实上不合格的三类水源,再剔除部分一二类水源中实际不合格的部分,中国城市水源地真正合格的比例大约为50%。

  马中的预言正慢慢变成现实,多个城市不得不寻找新的水源。要在被污染的水体中找到一片干净的水源,并不容易。

  2012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为轻度污染。一类二类三类水质断面比例为51.5%,劣五类水质断面的比例为15.5%。七大水系中,除长江和珠江水质相对好些,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松花江和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湖泊的水质更不乐观,只有洱海和鄱阳湖满足三类水质标准,白洋淀和滇池是劣五类水,巢湖和洪泽湖是五类水。

  上海算得上幸运,在长江上找到一个新的水源——青草沙。

  上海的水源变迁史更像是一部水体污染史。上海城市水源地基本沿续“污染—迁移—再污染—再迁移”的模式。由于水源地水质的污染,上海的水源地经历了从苏州河到黄浦江,从黄浦江市区段到上游段,再往松浦大桥并向长江取水的迁移过程。

  青草沙水库建成前,黄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水源地,提供一半以上的饮用水。但黄浦江的水量有限,而且受到上游和沿岸污染,水质较差,属于三类到四类水,部分水源不再符合饮用水标准。

  1990年代开始,上海开始寻找新的水源地。可供选择的水源有三个,黄浦江、地下水、长江。地下水超采会引起地面沉降,而长江的可采水量丰沛,而且水质良好,是新水源的不二选择。

  几番筛选,位于长兴岛的青草沙水域是理想的水源地,它可以形成一个半封闭式水域,易于施工,是建造水库的理想地点。更重要的是,青草沙水域的水质能达到二类水标准。

  在经过了十五年前期论证后,青草沙水库于2006年开工建设,2011年建成,2012年10月开始为上海1300万市民提供饮用水。

  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如上海一般幸运,有多个水源可供选择,特别是在资源型缺水的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上的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已从300m3 降至100m3 点左右,仅为国际公认的缺水警戒线人均1000 m3 的十分之一,是全球最缺水的超级大都市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教授侯东民提到,北京严重超采水库水及地下水,并不时紧急从更严重缺水的河北调水,目前正协商从频遭断流的黄河调水,最后的希望是耗资巨大的南水北调工程。

  甚至不缺水的广州也要调水。调水前,珠江广州河段和东江北干流水质以五类和劣五类为主, 导致广州市中心区的西村、江村、石门水厂的取水水源水质严重污染,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一项耗资90亿的西江引水工程为广州开辟了新的水源。

  “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普遍的调水现象,”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石磊博士说。

  调水隐忧

  为了改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状况,人类在1950年开始大规模兴建了调水工程。

  对于资源性缺水的城市,调水工程确能缓解水危机。调水是人工改变水资源时空分配的活动,对生态环境将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会带来水质恶化、咸水入侵、生物物种发生变化、疾病传播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楼越平认为,河流具有自身的调节反馈机制,河流的流量越大,河道断面越大。流量减少后,原先的河床会逐步去适应流量的变化,产生河道的淤积,使得河道断面缩小。如果调水工程的引水量过大,会造成下游河道的流量减少,继而引起河道生态环境的变化。

  河道内水量减少也使水体的自净能力受到影响,同样的污染排放,水量减少,河流的稀释能力和自净能力会有程度不同的减弱,河流的水质就会变差。

  千岛湖畔的建德,水清雾奇风凉,水温常年稳定在17度,是难得一见的清凉世界。千岛湖宛如一个巨大的天然空调,给小城建德带来独特的小气候。千岛湖下游建德境内的新安江有漓江美誉,江水清澈见底,晨间暮时浓雾翻滚如仙境,是休闲避暑胜地。

  建德民众担忧,引水工程之后,这一切将不复存在。

  建德市人大常委主任程茂红,在炮轰千岛湖引水的座谈会上提到,千岛湖的水从古至今都流向建德,现在人为地给改变了流向,对建德的环境影响不可估量。

  程茂红认为,新安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河道水位、流量、流速等的改变,以及河道泥砂淤积加剧等现象,必将进一步削弱流域下游水域环境的承载能力,造成水质的恶化,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平衡,导致航道功能的改变,导致“冬暖夏凉”、“清凉世界”城市功能概念的损失,导致“三江两岸”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而且,工程运行后必将降低整个水域的自净能力。

  更让建德人担心的,是媒体披露的引水量——年引水20.7亿立方米。

  按照程茂红的说法,新安江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是102亿立方米,20.7亿立方米的年引水量,相当于20%的水被引走了,“如果径流量影响达到30%的话,就会对河流生态造成严重破坏。30%是严重破坏,20%是影响几何?谁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现在是说引水20.7亿立方,但是,我国很多引水工程运行后往往是超过设计能力的,那么千岛湖引水也有可能是40.7亿,或者是60.7亿立方米,那建德的生态是真的可以说是不复存在,”程茂红说。

  多位接受采访的环境专家和水利专家都反对长距离的调水工程。

  “远距离调水的成本比较高,不仅仅是经济成本,还有社会成本,沿路要征用土地、拆迁、移民。突发性的地震和地质沉降还对调窖水的管道产生影响,”浙江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海洋局海洋二所研究员许建平说。

  刘文君更是坚决反对调水工程,“水源污染了,我就去找新的水源,去调水,似乎是个非常便捷的方式,又能解决水源,又能拉动GDP,但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刘文君说,“调水工程带来问题并不少见,珠海就是因为上游西江调水工程造成水资源减少,海水倒灌,咸潮入侵。”

  “具体到千岛湖引水工程,在钱塘江流域节水和治污的前提下,适当引一点高质量的水作为杭州城市居民的饮用水,还是可行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浙江省水利专家认为,“关键还是要看现在是不是到了必须从千岛湖引水的时机。如果到了这个时机,引水量是否合适,对新安江水库下游河道功能、河流生态环境、沿江城乡用水等的影响是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这位专家强调,“如果从千岛湖引水量过大的话是不合适的。”

  从全球的角度看,美国加州调水工程使加州95%的湿地消失,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依存于湿地的候鸟和水鸟由6000万只减少到300 万只,鲍鱼减少了80%。

  芝加哥密执安湖引水工程是近代最早和最有争议的调水工程之一。1948年芝加哥受到流行性伤寒的侵袭,后经查明,原因是密执安湖的供水管道进口遭到了污染。

  前苏联“北水南调”工程也引起斯维尔河径流量减少,使拉多加湖无机盐总量、矿化度、生物性堆积物增加,水质恶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在《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中提到,南水北调工程导致长江河口生物物种发生变化。1998年与1983年相比,浮游生物减少69%; 底栖生物减少54%,国家保护物种如中华鲟、白鳍豚、胭脂鱼等几乎灭绝。

  “现在调水已经变成很多决策部门的主要选择,这是不合理的。调水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偶尔为之,但绝不能变成一个常态,”刘文君教授说,“找到一个新的水源地是很困难的, 找到一个好水源,就去调水用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寻找水源的目的是保护水源,而不是去使用、破坏它。”

  在我的印象中,自来水厂是个神秘机构,就像童话中魔法师的小屋,充斥着五颜六色的药剂瓶,几经调制后,一杯浑浊的河水就变成了透彻的清水。

  当我来到东莞东江水务有限公司第六水厂,保安将我们的车拦下来时,我又禁不住这样胡思乱想起来。

  水厂并没有传言所说的脏乱差,相反,倒是设计得很有现代感,鼻子里也没有充斥着任何异味。事实上,我此行的目的,是希望了解,在当前饮用水安全备受争议的背景下,自来水如何生产,如何进入家庭,以及在哪些环节容易带来污染隐患。这也是越来越多公众关注的焦点。

  取水

  东江水务有限公司第六水厂,位于东江南部支流南岸。我们进入厂区后,可以看到百米开外的略显浑浊的东江。

  首先,江水会通过两条粗大的引水渠,途经一个地下的格栅间。东莞东江水务有限公司监测站站长梁曦告诉我,在那里,机械抓手将把水中的各色杂物清除。遗憾的是,我们并未获准目睹到底这第一道防线挡住了多少脏东西。

  随后,我被领进一个控制室,往下望去,四台深蓝色的水泵,东西向地并列卧在一条水平线上,昼夜不停地抽取水井的水,然后送入预臭氧接触池。

  取水时,每隔一小时,就有工作人员做一次包括氯化物在内的常规水质项目监测。这是近海地区特有的流程,即防范咸潮。

  咸潮的通俗表述,即海水倒灌入河道,这种天然水文现象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通常,海水的氯化物浓度高于5000毫克/升。如果咸潮发生后,河水中氯化物浓度,会从每升几毫克上升到超过250毫克。水中的盐度过高,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老年人和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的病人不宜饮用。

  按照中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氯化物含量均应小于250毫克/升。

  “只要东江水里的氯化物含量超过100毫克/升,我们就会预警。”梁曦说。

  有关部门此前称,对付咸潮,要么提前取水制水,要么启动供水调度预案,启用其他水厂补供水。东江水务有限公司第三水厂厂长谢智勇也承认,如果咸潮严重,目前最好的办法,是通过东江上游流域调度淡水。

  在取水泵房角落,我很奇怪,那里居然摆放着一个普通的玻璃鱼缸,里面游动着数条鲤鱼。

  梁曦解释说,在“原水”进入取水泵时,会加入氯气来抑制藻类的繁殖。而加入氯气的原水,会被一条细管道引入这个鱼缸,再从另一端流出。如果鲤鱼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意味着这样的水相对安全,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

 化学课

  接下来的环节,我俨然回到了大学的化学课。水泵将水抽至室内的“预臭氧接触池”。顾名思义,这里已经要用到臭氧,让水中的部分有机物氧化,同时消除异味。

  没有了异味的原水,被输送到一个几十米远的配水溢流井。

  从配水溢流井出来后的水,会被工作人员投入一种叫聚合氯化铝的液态净水剂。这是一种用来净化水的饮用水处理专用化学药剂,可强力去除水中的颗粒物与胶体。

  每天,一辆槽罐车会装着液态聚合氯化铝,从东莞一家净水剂生产公司驶出,直接运入第六水厂。

  聚合氯化铝净化剂运来后,并非马上就被投至配水溢流井,而是选取部分样本,送入水厂的化验室。化验人员每次都要对运入水厂的聚合氯化铝净水剂进行化验,检测其各种指标是否合格。

  就在最近,广东省卫生厅对东莞、顺德等6个市(区)的18家自来水厂进行了抽检,抽检的样品正是聚合氯化铝样品。这18份样品,在被送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后,只有4份样品被检测合格。其他14个不合格的样品,均为铅超标。

  合格的4个样品中,其一正是取自第六水厂。梁曦说,从2009年9月28日这家水厂正式投产以来,聚合氯化铝净水剂从未出过问题。而“聚合氯化铝中出现的部分重金属超标,问题则多数出自原材料中。”

  聚合氯化铝在被量化后,被几台绿色的计量泵抽入到原水里。接下来,被注入了聚合氯化铝的原水,由四根粗大的蓝色圆管,导入到4组露天的絮凝池里。

  絮凝池呈网格分布,约三四个篮球场大小。它的作用其实就是分离泥水,用的就是氯化铝作为混凝剂。

  我看到,通过絮凝池里的高低不同的网格所产生的无数小湍流,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杂质,形成了星星点点的白色矾花。

  混杂着无数矾花的水,连续在几个絮凝池里翻滚后,矾花渐硕,再流入地势稍低的4组平流沉淀池。在末端,设置了多个长方形的水槽,水槽上,密布着无数个圆孔,用来收集沉淀池的清水。

  每过一段时间,一辆虹吸式排泥车,会从网格絮凝池和平流沉淀池边界位置上的铁轨缓缓滑过来,利用平流池里两岸底部的长长管道,将沉淀在池底的尘泥和杂质吸走。

  约1个半小时后,在平流池里流出了50-60米的水流,使网格絮凝池里产生的无数密实的矾花,渐渐与水分离,沉淀在离水面3米左右深的池底。之后,表层相对清澈的水,通过水槽上的圆孔,倾入水槽。这时,平流沉淀池里仍混杂着少量矾花和杂质的水流,在终端的出口处泻入地势更低的16个V形滤池。

  打造纯净水?

  水流在V形槽里作短暂停留后,泻入池中的平稳地带。

  在这个平稳地带中央,有一个长方形的水槽。水槽两边的平地,分别被铺上了1.2米厚的石英砂石。在这层石英砂石下面,还被铺上了一层0.3米厚砾石承托层。砾石下面,被铺上了数根反冲洗气管。

  10分钟后,流入V形滤池里的水,被石英砂石等粒状滤料层截留住了悬浮在里面的杂质,水质因此而更加清澈透明。被截留了杂质的清水,顺着V形池中央的水槽,进入了深度处理的工艺环节。

  这个环节,在整个东江水务有限公司五个自来水厂中,只有第六水厂才有,而其余水厂的制水工艺仍是130年前的传统四步工艺(混凝、沉淀、过滤、加氯消毒)。在整个广东省,也只有少数几家自来水厂拥有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

  谢智勇说,这是因东江水源的水质已不同以往,出现较大污染趋势所致。

  在这道工序里,从V形滤池里过滤后的水,被提升泵抽至主臭氧接触池。在这个池子里,由自来水厂内部的臭氧制备车间生产的臭氧,被管道引入。

  臭氧能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更容易吸附降解的小分子。

  被降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随着水流进入了生物活性炭滤池,池底铺满了厚厚的颗粒活性炭。

  在这个滤池里,具有高吸附能力的活性炭里,能吸附并利用微生物降解经臭氧化的有机物,进而实现深度净化水质的目的。“和常规工艺相比,深度处理能进一步去除水中有机物,保证水质稳定性。”

  完成了深度处理环节后,水流进入了接触池,再次经过氯气消毒后,最终接受检测是否合格出厂。

  回顾整个流程,最让我惊讶的是,自来水生产竟然需要大量用到臭氧和活性炭。通常,深度处理是制造纯净水才会使用的。面对我的疑问,谢智勇略自豪地承认,他们生产的自来水,在出厂时已能达到直饮的水平。

  梁曦也说,第六水厂生产出来的水,早已达到新国标的106项检测指标。据他介绍,东江水务公司检测站的检测标准可以达到192项,远超新国标。

  然而,水厂输出的自来水,并不等于你我家中水龙头放出的水。供水管网的老化与监管乏力——另一个深刻而现实的问题,还将继续困扰着每一个都市人。

  我们到底应该喝怎样的水?

  倒退回几十年,这个问题只会换来白眼。到了今天,却很难找到答案。在环境和水源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自来水杂质多,烧开水去除不了有害物质,桶装水不可靠,饮水机会二次污染,直饮水管网不一定卫生,就连以某高端著称的进口矿泉水也被曝光菌落超标。

  根据美国环保总署2005年发布的水质调查报告,供水系统中有机污染物 2110 种,饮用水中含 765 种,其中 190 种对人体有害,20 种为确认的致癌物,23 种为可疑致癌物,18 种为促癌物,56 种为致突变物。

  2012年7月,我国从1985年开始使用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终于 公布了新版本,检测指标从35项增至106项。其中,毒理学指标就达到了74项,几乎是原标准的5倍,有机污染物也从原来的5项增至53项。如此严格的标准可以名列世界前茅。

  然而,新国标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施,我们至少要等到2015年。

  天花乱坠的技术

  怎么办呢?我确实需要一款净水设备了,于是我开始上网查找各种水质净化调研论文,同时打电话给从事净水行业的朋友,让他推荐一款靠谱的净水器。

  朋友直接把我带到了电器商城,告诉我一个最直接的挑选方法:拆!

  拆什么?拆开净水器的外壳。“现在市面上的净水器,里面无非就干一种事:过滤。”

  而过滤的主要工具,是各种滤芯。以一组市价二千到五千的厨房下装净水机为例,它的过滤系统通常由并排的几种滤芯构成:

  第一级:PP棉滤芯

  这是一种用无臭无味的聚丙烯树脂制成的纤维滤芯,上面有均匀细密的滤孔,过滤精度通常是1微米到5微米,能去掉粉尘、沙粒,酵母细胞、大肠菌等。

  第二级:活性炭滤芯

  活性炭我们不陌生,这种用烟煤、木头、椰壳等经炭化而成的黑色多孔物质,由于上面密布微小孔隙,每克活性炭的表面积摊开能有1000平方米,比两个标准篮球场还大。因此,它有巨大的吸附能力,对异味、余氯、有毒有机化合物、一些重金属等去除能力特别强,能明显提高水的清澈度。而且,由于它把许多大分子杂质去除了,后面的高精度过滤膜(比如微滤、超滤、反渗透膜等)的工作也减轻了,寿命和表现可以得到提升。

  但是,活性炭的缺点是寿命有限,用上几个月就必须更换,一旦它吸满了污染物,就会重新释放到水里。而且活性炭中容易滋生微生物, 如假单细胞菌属、产黄菌属、芽胞杆菌属等,因此有些厂家会添加银元素等抑菌剂。

  第三级:过滤膜滤芯

  不管厂家叫它“亲水膜”、“高滤膜”还是其他,它们在业内都按照过滤精度和原理,有着统一的名字。就像活性炭滤芯一样,这些膜滤芯有使用寿命,要按时更换。它们的过滤精度由低到高分别是:MF微滤膜、UF超滤膜、NF纳滤膜和RO反渗透膜。这样说你就明白了,最高标准的反渗透膜,过滤完的是“纯水”,过去通常用于工业——比如制造计算机芯片。其他膜效果递减。

  我观察了一下市面上的净水器,果然主要都由这几种滤芯构成。只不过,有些机器可能在第一级加了“砂滤”(如石英砂滤,主要去除悬浮物和颗粒杂质,对其他污染物没有去除作用,更没有保健作用),或是在最后加上臭氧、紫外线消毒等。

  朋友说:“现在国内外制造过滤膜和滤芯的厂家很多,价格相差一倍以上。就拿UF超滤膜滤芯来说,好的滤芯能过滤掉99%直径小于0.005微米的污染物,而差的可能只能滤掉50%,或是时多时少,过滤精度也许根本没有它声称的那么高。”

  我傻眼了,那怎么挑?

  他拆下一条滤芯,在侧面找到个圆形的标志,里面印着NSF。“NSF是一家国外的非营利第三方认证机构,是世界卫生组织在食品安全与饮用水安全与处理方面的指定合作中心。如果一个滤芯或者净水机打上了NSF的标记,你可以相信它达到了宣传资料上说明的过滤能力,而且工艺和设计都是无污染和功能性缺陷的。”

  不过,要取得这种认证非常费时费力,起码要折腾八个月到一年,这中间已经够竞争对手换代几次了。而且,就算一台机器拿到了NSF认证,以后要更换一个螺丝的话,都要重新认证。难怪,很多国产品牌的机子上根本找不到这个标志,而有这个标志的价格则要高一大截。

  国内有没有相应的认证呢?

  “有,卫生部的。但是,净水器这个行业是近年才在国内兴起的,标准并不规范,而且不乏潜规则,所以……”

  健康之争

  不再纠缠于认证的问题,我开始考虑每种过滤系统的实用性。超滤和纳滤其实已经可以达到直饮水的标准,但不是百分百安全。反渗透膜虽然费水耗电,毕竟过滤纯度高,就算水里有再多污染物,也不用担心了。

  但是,完全纯净的水真的健康吗?

  我最近去过的一个饮水与健康论坛。台上的专家对“纯净水对人体健康到底好不好”这个话题,各执一词,争辩得面红耳赤,到最后也没得出一个定论来。

  在支持纯净水的专家看来,随着污染的加剧和检测手段的提高,哪怕开水里也会有许多有害物质,比如藻类毒素、有毒无机物等,它们虽然不一定会立刻致病,但长期积累带给人体的伤害不可小觑。完全的纯净水可以摒除各种潜在的有害物质,因此是最安全的饮用水。

  而反对的专家也提出了不少论点:1.水里面含有许多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如钙、镁、钾等,如果全部滤去,会影响营养均衡;2.完全纯净的水是偏酸性的,而人体本身是偏碱性的,长期喝纯净水会打破酸碱平衡;3.纯净水会造成营养流失。

  然而,当我深入调查这些专家的背景,却发现一个诡异的现象:支持纯净水的专家,通常跟净水企业或是膜生产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反对纯净水的专家,往往跟一些高端矿泉水或功能水企业走得很近,有的专家甚至大肆吹捧电解水、磁化水等的神奇效用。

  为了找一个可靠的第三方资讯来源,我从世界卫生组织下载了2011年的《饮用水质量指南》(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第四版。这本厚达564页的手册,主要讨论的是维护水源安全、去除水中有害物质、对人体长期安全的饮用水准则。

  就纯净水与人体健康的关联,世卫组织在指南中称:“脱盐水是人造的饮用水。需要关注的是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或其比例是否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现在只有有限的证据描述了长期饮用这种水对健康的危险性。”(英文PDF版121页)

  “由于脱盐水是人为生产的,在水中常见的一些其他离子浓度较低,而其中有些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元素。但饮水只是这些元素来源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摄入量来源于食物。”(英文PDF版122页)

  “低矿物质含量的包装水,人们也在饮用,如蒸馏水和非矿化水,一些人使用矿物质含量低的雨水也没有发生明显的不良健康效应,对于经常饮用这些类型瓶装水是否有益处还没有得到足够的科学证据。”(英文PDF版138页)

  “PH通常对人没有直接影响,但它是水处理运行上最重要的水质参数之一……为有效进行加氯消毒,PH最好低于8,然而,较低PH的水很可能有腐蚀性。进入输配系统水的PH必须加以控制,使其对主管道和室内水管的腐蚀性最小。……没有关于PH的基于健康的准则值。”(英文PDF版249页)

  至于纯净水对于人体危害的论点,我发现大部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一个名为PAAVO AIROLA的欧洲营养学家写的几本健康指南畅销书。然而,那时的环境污染显然没有如今严重,水质的检测手段也没有现在发达,他的论点可能需要再论证。

  为了确证水中矿物质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世卫组织曾经汇总了1957-2003年期间在18个国家进行的80项研究。其中部分研究认为,饮水的硬度越高,心血管病死亡率就越低,其中镁元素起了关键的作用;而一些动物实验也表明,长期喝纯净水会导致镁元素缺乏,从而引发高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

  但另一些研究的结论却跟上述研究相反。Morris RW等研究者调查过英国的心脏病案例后,在2008年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饮用水中的钙、镁含量跟心肌梗死没有关联,高硬度的水并不能降低心脏病发病率。只有当饮食中矿物质摄入不足时,增加水中的镁含量才有益健康。

  对于轰轰烈烈的纯净水致病的说法,国外有越来越多学者提出了异议。一位曾在哥伦比亚和斯坦福大学任教的水环境技术专家Eugene Thiers在给我的邮件里阐述了他的观点:

  “当然,谁不希望喝下去的水里留着全部营养成分,没有任何有害物质?但这种水也许只存在于某些人迹罕至,没有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地方。关于纯净水缺乏营养这件事,我想说,人体每天所需的钙和镁摄入量大概是1000-2000毫克和300-400毫克,假设你喝的是硬度极高的水,每升含有48-72毫克的钙,而且一天灌下八大杯(约2升),你也只是吸收了所需量的14%左右。而一杯牛奶里含有的钙已经是这个值的两三倍了。均衡的食物才是主要的营养来源,你不是喝水饱的。”

  “至于酸碱性和人体营养元素流失的问题,看起来很高深,但它是不是忘记了一个基本问题?当我们喝下一口水时,它立刻跟唾液、胃酸等物质混合在一起,酸碱度早就改变了。再说,矿物元素如果要从人体内溶解出去的话,最可能是发生在小肠里,想想看,这些水经过胃部的时候,可能早就跟你之前吃的汉堡包、水果什么的混在一起了,哪来什么纯度可言?”

  也有道理。于是,我又去询问那个净水行业的朋友,你长期喝纯净水,不担心缺乏营养素的问题吗?

  他翻了个白眼:“现在喝水,最重要的是没有毒啊!”(记者_杨雄 实习生_颜志华 广东东莞报道 摄影_孙海)